世界各国对热浪的研究很多, 但是至今为止, 热浪没有统一的定义。世界气象组织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则定为:日最高气温高于25℃,且持续5天以上,其中至少有3天最高气温高于30℃。美国发布高温预警的标准是:当白天热指数连续两天有3小时超过40.5℃或者预计热指数在任一时间超过46.5℃,发布高温警报。德国科学家基于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制定了人体体感温度指标。例如当人体生理等效温度(PET)超过41℃,热死亡率显著上升。因此以人体生理等效温度(PET)大于41℃为高温热浪预警标准。中国气象局规定日最高温度35℃以上为高温,持续多天(3天)的高温天气被称为热浪。热浪作为一种气象灾害通常会引起人、动物以及植物不能适应,产生不利影响。
热浪基本上频发于夏季,但热浪发生时间、持续时间和区域不同,造成的影响也不同。Smoyer KE在研究中表明热浪的影响不仅仅与强度有关,与持续时间和热浪发生的时间更为重要。每年的夏季初发生的热浪对死亡率具有更加显著的影响,往往造成大规模的人群死亡,这主要是因为早期人们对热浪的适应性较低的缘故。中纬度地区的热浪在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变化较大,因此也造成了这一地区的人群对热浪最为敏感。
同时,热浪的影响在城区,尤其是大型城市要比郊区严重的多。这主要是由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使得城区的温度高、热浪持续时间长;同时也由于城区里污染比郊区大的缘故,研究已表明高温热浪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空气污染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在1995年美国和威尔士热浪期间,估计死亡人数有一半以上是由当时空气污染加重引起的(刘建军等,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