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 IPV6

2020-03-12

发稿:

审稿:

来源: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

“触不到”的兄弟

字体 :
分享到 :

  “兄弟,我也报名了,等我回去,咱俩再并肩作战!”

  “好嘞,到时候咱们‘免规兄弟’重出江湖!”

  这是123日,除夕夜前一天,陈强给胡冉发的微信。此时胡冉刚接到通知,将作为江苏省疾控疫情应急组的成员,连夜奔赴徐州市进行防控方案督导。而陈强由于刚刚回到温州老家与一年未见的父母团聚,没能赶上第一批次的报名。

  “当时觉得挺可惜的,可能迟一两天回家就赶上了,疫情面前每个人都想出点力吧。后来在群里看到我胡大哥已经到疫情一线去了,就给他发了个消息,顺便提醒他注意安全。”说到这里,陈强还显得有一些遗憾。

  “当时还挺感动的,因为我们俩兄弟都是免疫规划所的,平时在所里就经常共同战斗。”胡冉回忆道:“无论是疫苗事件,疫情处置,还是技能竞赛……我们年轻,基本上熬夜加班的活,都是我俩在扛。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我没去过,但是凌晨四点的江苏省疾控,我知道是什么样子。”

  尽管相约了并肩作战,但两兄弟的会师之旅却并不顺利。等到陈强大年初二返回南京,胡冉还在徐州的防疫前线奋战。再到胡冉他们第一批次的疫情应急组接受轮换返回南京时,陈强却已经坐上了连夜奔赴黄石的火车。

  “这下就轮到我发兄弟保重了~”胡冉笑着说。话虽如此,但并肩作战的约定,他也一直记得。经过多次向中心领导请命,在通过层层选拔后,胡冉被选为江苏疾控第四批援鄂公共卫生队的的一员,出征黄石。在得知消息的当晚,胡冉就给在前线的陈强发了一个消息:“兄弟,我来了!”

  “知道消息后,确实有着娘家来人了的感觉。”陈强想了想,又说道:“当时胡大哥还问我,除了防护设备外,还有没有其他生活用品要帮我带过来的的,我随口回了一句,要不带瓶可乐吧。结果没想到后来他还真的千里迢迢帮我带了一瓶,最后两个人分着喝完了一瓶,也算是同甘共苦了。”

  211日,胡冉随着江苏援黄石医疗队抵达黄石,阔别已久的“免规兄弟”终于顺利会师。“其实当天晚上也没见着面,他们抵达黄石时,我们还在实验室里。而且开始大家还不住一起,我们先抵达的实验组住在黄石疾控的驻地宾馆,胡大哥他们流调组跟着医疗队是安排驻扎在磁湖山庄,后面我们实验组才转移过去的。”

  陈强说完后,胡冉补充道:“我俩是第二天下班后才碰的面。我们流调组抵达后就去了黄石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和当地的同事进行工作对接,了解情况,以制定工作计划。那时候陈强他们实验组还在黄石疾控做着样本检测的工作。到晚上六点左右,我们吃完晚饭才碰上的。记得当时我们很激动的对了个拳,然后所有的人在黄石疾控门口拍了个大合照。”

  不过两兄弟都没想到的是,自打第一次见面之后的近一个月,两个人在各自的“疫”线上忙得不可开交,连面都见不着。陈强所在的实验组主要负责疑似病例的核酸检测与样本采集工作,除了外出到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运送、采集样本,基本上全天泡在实验室里。而胡冉所在的流调组则负责对确诊病例的密接接触者进行调查,前往一些医院和集中隔离点开展技术指导,每天都在黄石市的各个区县之间来回奔波。

  “昨天我又熬了一晚的夜班,做了300多份样,检测完回到酒店都凌晨两点半了。”

  “今天我又排查了11个密接,跑了5家医院和3个集中隔离点,又走了一万多步了。”

  尽管“触不到”,两兄弟的微信“比赛”却是你来我往每天斗个不停。小孩子般较劲的背后,是两人的苦中作乐与互相打气。

  江苏援黄石应急检验队队长、免疫规划所副所长郭宏雄说:“有句话叫免疫规划的事,就没有小事。两个小伙子平时就是科室里的骨干力量,又是科室里最年轻的两个男生,碰上出苦差,加夜班这类应急的事情,都是他们俩在忙活,可以说是我们所的左膀右臂。这次疫情处置中,陈强和胡冉作为疾控的青年军,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年轻人的担当和力量。苦活累活抢着干,急事难事争先上,两个人始终冲在疫情的第一线。有着这样勇于作为、甘于奉献的疾控青年,我觉得无论是今后疾控的未来,还是这次疫情的胜利,都充满了希望!”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