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 IPV6

2012-12-28

发稿:

审稿:

来源: 免疫规划所

创新免疫规划管理举措 推进疾病控制事业发展

字体 :
分享到 :

  【编者按】预防接种前尤其是二类自费疫苗接种前的知情同意工作,在国家《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是预防接种单位的工作职责,而采取何种形式和方法进行规范告知?各地都在进行不同的尝试,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来推行的接种前“家长课堂”的方法是一个很好的举措,现提供给各地以供借鉴。(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

  开设“家长课堂” 呵护儿童健康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第一类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及安全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二类疫苗的品种不断扩大,而由于人口流动性、群众对免疫服务的需求增加等因素,免疫规划工作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如适龄儿童一旦流出本地,家长不知如何接种疫苗;面对众多的二类疫苗,家长不知如何选择接种;家长对接种疫苗后的发生异常反应不理解,导致医患纠纷增加等等。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除要求接种单位加强自身管理外,盐城市疾控中心尝试在全市逐步推行“免疫规划”家长课堂,通过免疫规划专业人员与适龄儿童家长“零距离”集体沟通交流,提高家长对免疫规划工作的认知水平,增强家长主动配合疾控机构做好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的意识,从而提升免疫规划整体质量水平及社会群众对疾控机构免疫服务的满意度。

  盐城市疾控中心首先在亭湖、盐都、大丰等地开展试点,由市疾控中心主任医师负责家长课堂第一讲,听课对象为1周岁内儿童家长,讲课内容主要为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及接种小知识,一、二类疫苗区别,家长为孩子疫苗接种所承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包括接种前准备、接种时知情同意等程序、接种后观察及一般副反应处理、孩子外出时如何接种),家长如何通过上网、电话等途径获取更多的免疫规划知识等等。讲课结束后,讲者对家长提问进行现场答疑,讲课前后均有调查表请家长填写,以了解家长对“免疫规划课堂”的反映。第一讲后,各接种单位根据各地特点对课件进行适当增减后,由接种单位领导或专业人员担任本乡镇讲者,定期开设免疫规划“家长课堂”。试点取得初步成功后,市疾控中心于今年9月初召开全市研讨会,介绍试点经验并拟定《盐城市免疫规划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讨论稿)》供大家讨论。第四季度各县(市区)均已经推广开展,市疾控中心进行了初步考核评估,并正式下发具体实施方案,要求每个预防接种门诊免疫规划家长课堂开设的时间要相对,根据服务对象人数及会议室的条件,自行决定开课次数,但全年不得少于4次,听课重点对象为1周岁的儿童家长,讲者应为免疫规划专业人员对象、讲课内容在市疾控中心制作的课件基础上,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减,适龄儿童家长听课率要求达到80%以上,此要求将纳入全市免疫规划年度任务目标,实行常态考核。

  具不完全统计,从6月份开始,仅大丰市、盐都区开设家长课堂分别为39、51期,参加家长2144、2248人,平均到达率85以上%,。经调查,家长对免疫规划课堂满意率为100%。江苏省广播电台金牌主持人阿松一行5人今年9月份专程至大丰大桥镇对免疫规划家长课堂进行现场采访,并与家长及讲者在“家长课堂”上互动交流。采访的视频及音频编进“医改亮点看江苏”系列栏目播放。12月12-14日,卫生部“江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检查组成员实地检查我市盐都区、大丰市免疫规划家长课堂的开设情况,对我市这一免疫规划管理创新举措表示充分肯定。(盐城市疾控中心姜仁杰)

  关于下发《盐城市免疫规划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盐疾控〔2012〕95号

  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现将《盐城市免疫规划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试行)》予以下发。各地应结合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

  附件:《盐城市免疫规划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10月30日

  

  附件:

  盐城市免疫规划宣传教育实施方案(试行)

  随着扩大免疫规划工作深入开展,第一类疫苗接种率、接种及时率及安全接种的要求越来越高,第二类疫苗的品种不断扩大,而由于人口流动性、群众对免疫服务的需求增加等因素,免疫规划工作遇到许多新的挑战。如适龄儿童一旦流出本地,家长不知如何接种疫苗;家长对接种疫苗发生异常反应不理解,导致医患纠纷增加等等。为切实解决上述问题,除接种单位加强自身管理外,拟在全市大力推广免疫规划宣传教育活动,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的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儿童家长或受种者对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及预防接种知识认知水平,提升主动参与免疫规划的意识,不断提高常住儿童、流动儿童一类疫苗的接种率及接种及时率;充分保障儿童家长或受种者接种二类疫苗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或杜绝因接种疫苗前知情告知不到位而导致的医患纠纷或群众投诉。不断提高社会群众对免疫规划服务的满意度。

  二、宣传教育的对象

  免疫规划的健康教育面向全人群。重点宣传对象为7周岁内的儿童家长,特别是1周岁内的儿童家长及孕妇。

  三、宣传教育的内容

  国家免疫规划政策,一、二类疫苗区别,疫苗及接种常识,免疫程序、一般副反应的处理、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四、宣传教育的形式、方法与要求

  1、建卡时点对点宣传:新生儿初次在接种门诊建卡时,工作人员应向家长发放接种证及接种票据,并有登记及家长签字,同时向家长简要介绍免疫规划知识并请家长认真阅读接种证及接种票据内容,预约家长参加“免疫规划家长课堂”时间。

  2、家长课堂:

  2.1、开设的时间及次数:各预防接种门诊按照服务对象的多少及会议室容量,决定具体的开设时间及次数,并报县级疾控中心备案。开设时间相对固定,如逢某月某日;全年开设的次数不得少于4次。

  2.2、听课对象; 为各预防接种门诊新建卡的儿童家长(含流动儿童)。2012年1日1日以后出生的儿童家长均应参加1次家长课堂听课。2012年10月底前完成对1-7月份出生儿童家长讲课,2012年11月份起按照设定的时间常规开讲。也可以与计生、妇幼、儿保等部门合作,将孕妇列为听课对象。

  2.3、讲课内容:市疾控中心制作课件“母版”,不定期刷新。内容主要为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及接种小知识,第一类疫苗的种类及免疫程序,第二类疫苗性质,家长为孩子疫苗接种所承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包括接种前准备、接种时知情同意等程序、接种后观察及一般副反应处理、孩子外出时如何接种)等等。县级疾控中心及接种单位结合各地特点可对课件“母版”进行增减与完善。对修改后的课件均应进行拷贝留存。

  2.4、讲者的要求:原则上各县(市、区)、各接种单位首堂家长课堂分别由市、县级疾控中心专业人员负责开讲,继后的讲课由各接种单位负责人或专业人员负责。讲者应熟知国家及省免疫规划政策、具备必须的专业知识,讲课时注意仪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5、资料及考核:通知适龄儿童家长听课,均应有家长签字回执;听课前应有签到;听课结束应有家长对讲者评价及反馈意见。2012年以后出生儿童家长听课到达率应达到80%以上,听课率及相关资料的完整率纳入年度考核。

  3、接种门诊张贴宣传告知:所有接种门诊均应张贴预防接种告知书、一类疫苗免费接种字样及免疫程序、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字样及价格、“金苗通”订阅知情告知、接种后留观30分钟的提示等;数字化接种门诊的电子大屏幕应播放上述告知。

  4、“金苗通”宣传:“金苗通”不仅自动向家长手机准确发送疫苗接种预约信息,同时发送每次疫苗接种小知识、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不同季节各种传染病防治要点等。应在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基础上,努力提高订阅率,充分发挥“金苗通”在免疫规划及疾病防治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5、“知情告知书”宣传:一类疫苗接种前,家长应签署省卫生厅统一印制的“知情告知书”;对于二类疫苗接种,不得向家长发放“接种通知单”,可发放“宣传告知书”。每种二类疫苗的“宣传告知书”均必须说明该疫苗所预防疾病的危害程度,疫苗预防的效果,适用、慎用、禁用对象,副反应及“突破”病例的补偿,物价局批复的零售价格等,按照“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家长可在各接种门诊固定的二类疫苗接种日携儿童前往接种。

  6、留观室电视宣传:各接种门诊的留观室均应配备电视机、VCD机,循环播放有关免疫规划的宣传教育片。

  7、“网站”宣传:向家长推荐浏览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家庭疫苗”官方网站,网址www.jtym.com。该网站有系统免疫规划知识介绍、在线咨询答疑等。

  8、编印“疫苗接种宣传读物”:组织免疫规划专业人员编印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疫苗接种宣传读物”,随同接种证、接种票据发放给儿童家长。

  五、考核评估

  2012年11月,对全市免疫规划宣传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初步考核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2013年以后,将免疫规划宣传教育纳入年度任务目标,实行常态考核。

  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10月20日

  

  抄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市、各县(市、区)卫生局。

  

  盐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      2012年10月30日印发

  

  共印25份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