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 IPV6

2010-11-11

发稿:

审稿:

来源: 中国网

今起买药关注四大事项

字体 :
分享到 :

今年7月1日,对于药品生产、销售企业来说是个“槛”。从这天起,一批旨在加强药品监管的规章正式开始实施。那么,百姓在买药用药时应当注意什么?记者在这里给您提个醒。 注意事项一:到零售药店买抗菌药 别忘带上医生处方 过去,人们生点小病习惯自己到药店买盒抗菌药,省去了到医院的麻烦。殊不知,这种随意使用抗菌药的作法是不科学的。目前,滥用抗菌药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各种耐药细菌的大量出现,也引发了许多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照国际惯例,要求全国所有零售药店从7月1日起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今后,因病情需要购买这5类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抗菌药,记得先去趟医院,从医生那里开了处方,再到药店按方抓药。 注意事项二:买含牛黄类的中成药 注意看说明书 由于天然牛黄日益稀缺,长期以来,一些含有牛黄的名贵中成药采取“一药两方”的作法,一个方子用的是天然牛黄,一个方子用的是牛黄替代品,包装、说明书都一样,疗效、价格却不同。 为了解决天然牛黄与其代用品混用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相关生产企业,从今年7月1日起,必须固定使用天然牛黄及其代用品(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人工牛黄)中的一种,且必须在包装标签及说明书中【成份】或【主要成份】中注明牛黄或其代用品的名称;此前已进入市场的药物还可以在有效期内继续销售使用。百姓再去买含牛黄类的中成药,注意看一下说明书和生产日期。 注意事项三:中药饮片也要有包装 不合规定不要买 中药分为三大部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其中,饮片是经过炮制、加工的中药材,可以到药房买来直接煎成汤药服用。因此,没有质量稳定的饮片,也就没有质量稳定的中医疗效。但是,中药饮片一直存在着没有包装或包装不规范的问题。 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企业在生产饮片时,必须选用与药品性质相适应及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包装标签上还必须注明品名、规格、产地、生产企业、产品批号、生产日期。7月1日后,凡是不符合上述要求的饮片一律不准销售。百姓再到药店抓药,可以要求看看饮片的包装合不合格,不合格可别买。 注意事项四:药品广告内容是否合法 上网查一查 当前,药品广告违法的现象十分普遍,内容往往夸大其辞,甚至超出法定范围。实际上,根据有关法规,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发布广告前,必须由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批,未经审批一律不得发布。 那么,公众看到的药品广告是否经过审批、内容是否合法,只要登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http://www.sfda.gov.cn)查一下就行了。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所有已经审批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广告内容都将通过这个网站向社会公布。公众一旦发现广告内容有问题,千万不要去购买,同时可以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举报。(记者张晓松) 禁卖抗生素谁将受益?能否抑制滥用? 药品行业流传着一句话:“美国枪支容易买的到,抗生素很难买的到,而中国恰好相反。”用这句话来形容抗生素的重要性和在中国的滥用程度是再恰当不过了。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内所有零售药店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能销售未列入非处方药药品目录的各种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磺胺类、喹诺酮类、抗结核、抗真菌药物。 政策一出,业界议论纷纷。谁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而谁将损失惨重? 药店损失惨重 业内普遍认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对药店的冲击较大,最大的受益者是医院。 一位业内人士感叹:“中国滥用抗生素的人数比例已经高达30%-50%,而国外是10%。” 抗生素在药店、医院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根本原因还是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从医院、医生,到医药销售企业、医药生产企业,抗生素滥用现象的背后掩藏着一条利益链。 尽管都是抗生素,一支青霉素的价格和“赛福松”(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价格相差达十几倍甚至数十倍。在很多时候,医生为了能拿到回扣,为病人开的抗生素越来越高档。目前,因为近90%的药品是通过医院销售,这便形成了一种怪现象——药越贵医生越愿意开,医院越愿意进,因为他们要赚取高额利润和回扣。 除了医院少不了抗生素外,药店不需要处方也能买到抗生素。这使得医药公司这类流通企业也乐得经营抗生素,赚取差价。某些抗生素动辄数十元甚至数百元的高昂单价,其实其成本十分低廉,并且在过去5-6年里,国际抗生素原料药市场价格一直在不断下降。抗生素在药店的份额约占25%,但实际的利润是其他药物的几倍。 所以,医院和药店都极力争夺这部分市场份额。 如果药店真正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该政策,显然无法和医院竞争。原因很简单,一般在医院看病的消费者是不愿再跑到药店买药的,考虑到交通、时间等成本,算下来价格相差不大,所以多数会选择在医院买药。医院也会想方设法将这部分消费者留住。 在未来争夺战中,由于药品价格空间比较大,药店可能会采取降价及加大销售抗菌中成药的方式,和医院药房展开竞争。药店加大销售抗菌类中成药的比重,也只能是缓解一部分损失,原因是抗生素药的价格较高,而中成药的价格较低,所以只能弥补一小部分损失。 深圳海王星辰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舜尧表示:“执行这一政策,对我们药店的营业额和利润影响比较大,可能营业额的8%左右会受影响。”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许飞认为,药店的损失不止是失去25%的市场份额,可能比例更大。 “如果药店是严格遵守这一政策的话,在抗生素类药的损失至少占80%到90%,但如果不严格执法,就不好估计了。”王感叹。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气愤地表示:“中国目前的状况是医药不分界,凭处方销售等于不销售,等于医院垄断了医药市场,医院会严格控制处方外流,让患者在本院购买药品。这等于药店退出了,药店销售额将下降25%。医药协会曾向有关部门提过意见,但没有效果。” 王许飞认为,这项政策刚开始可能力度不大,有个缓冲期,但慢慢会严格控制。 钱舜尧表示,将改变商品线政策,推出一些能够替代OTC抗病毒的中成药。 他希望医院开出处方的“字迹能够清晰一些”,让药店能够看懂,造成公平竞争的机会。 中成药的机会? 70年前,当抗生素类药品没有问世时,人类一旦被细菌感染就很容易死亡;但在抗生素不断推陈出新的今天,如果继续滥用,终有一天将会导致人类本身对所有抗生素药品都有耐药性,人们同样“无药可用”。 目前这一政策出台,消费者的身体同样需要一个缓冲期,那么缓冲期的选择可能是抗菌类的中成药。对清火片、西瓜霜、双黄连口服液等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来说可能是个机会,因为这些中成药对抗菌有促进作用。消费者为了方便,退而求其次会购买这类药品。 一部分以中成药为主营业务的厂家在暗自窃喜,开始制定新的战略规划,加大对抗菌类中成药的研发和销售力度。三金药业可以说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王许飞坦言:“这一政策的出台对中成药是有好处的。” 桂林三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目前广西最大的医药企业,该集团是以中药为主业的生产厂家,主要经营西瓜霜和三金片两大系列产品,均属抗菌类的中成药,占整个集团85%的份额。 据王许飞透露,三金药业的计划是:依托广西的中草药资源优势,以中药为主业,能够共享的产业为辅,开发有三金特色的中成药。 王称,将利用政策契机,加大抗菌中成药市场开发和技术研发。该公司高层决定按销售额的5%来提取技术开发费,今年提取4000万作为新品研发费用(去年三金销售额约8亿元),在产品的二次研发上加大力度。“争取5年研发5个新品药,每年都有一个新品推向全国市场。” 但王坦言:“中成药在短期内不可能达到很好效果,毕竟政策实施有一个过程,撤柜也至少需要半年,所以中成药的销量可能在2-3年以后才会见效,而且我们竞争对手也很多。” 海王内部人士透露,该集团亦专门制定了“抗菌药物”应对方案,从公司现在经营的中成药中,按药品的功能,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消炎作用的常用药品,注明该类中成药的详细功效,编成《中成药推荐目录》推向市场,以减少抗生素带来的损失。 关键是体制问题 但新政策能抑制滥用吗? 专家认为,政策的出台可能只能缓解滥用抗生素药类现象,但根本问题还在于体制改革,如果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滥用抗生素的现象就无法杜绝。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秘书长王锦霞表示,国家出台该政策对消费者来说造成很多不方便,也带来比较大的经济负担。目前80%以上的药品都是医院卖给消费者的,和医院出售的抗生素药相比,药店的量占很少的比例,所以问题出在医院。 有医药界人士表示,实施这一政策无法杜绝处方造假现象,所以抗生素药类在短期内可能比较难控制。 国外实施凭处方买药的前提是医药分家。但中国医药不分家,如果药店要真正实行该政策,根本就无法和医院竞争,多数药店面临关门的危险。 但事实是,多数药店不会去追究处方的真假,处方不需要任何盖章,同样医生的字迹的真假也无法辨认,所以造假现象会充斥市场,药店还是会销售抗生素药,会采取各种措施来争回原有的市场份额。 也许一些大型药店考虑到品牌的影响,可能会比较严格地执行这一规定。消费者只要自己不愿进医院,找一张假处方到药店购买是非常简单的事。处方无法控制,抗生素药就无法控制。监管机构也不可能到每家药店去彻查每一张处方,所以,根本问题还是要解决医药分家。(孙瑞/21世纪经济报道) 卫生部即将出台抗生素使用规范 国家药监局要求从明天开始必须要有医生的处方才能买抗菌药,这是国家卫生部门对药品管理做出的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办法,目的是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这项措施在药店的销售环节把了一道关,但是也有人认为,“限制销售”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抗生素的“滥用”问题,因为医院才是销售抗生素的“源头”和“大户”。为此,卫生部表示,面向医院的抗生素使用规范将在两三个月之内出台。 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卫生部副部长 王陇德今年下半年我们会出台抗生素的使用规范来指导抗生素的使用。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群众在药店购买药品只占终端消费的20%,占据着药品消费市场80%份额的医院才是遏制抗生素滥用的源头所在。 卫生部官员昨天表示,通过调查,目前医院抗生素滥用的问题比较突出,而原因跟医院的经济收入直接相关,医生往往在开药时选择新的高价抗生素药来谋取更大的利益。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我们正在组织专家拟定各级医院使用抗生素的指南,就是规范医务人员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加强规范该用什么抗生素就用什么抗生素,要根据病情,而不能考虑哪些贵些,哪些便宜些。( CCTV《第一时间》) 中国网综合消息 2004年7月1日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