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 IPV6

2020-03-02

发稿:

审稿:

来源: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

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百姓生活饮用水都要注意啥?

字体 :
分享到 :

人类社会上最大的卫生贡献,

第一个是疫苗,

第二个是清洁的饮用水,

这两个是使人类寿命大幅度提高的

主要原因,

别的什么都不是。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党支部书记

  主任张文宏

  日前,继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冠病毒,证实了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后,钟南山院士团队也宣布在尿液中也分离出了了新冠病毒,而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医疗污水应急处理技术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技术方案”),也是旨在加强粪便和污水消毒。于是,新冠病毒会不会进入水体导致污染就成为了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吧!

疫情期间,需要增加水厂消毒剂的投放量嘛?

  如果平时的投放量能够保证末梢水游离余氯达到国家标准,就没有必要增加了。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说法,当水源性疾病爆发或者是供水系统受到粪便污染时,可能有必要提高供水系统中消毒剂的浓度,以提高游离余氯。

世界卫生组织

《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

  在处理饮用水供应系统遭受粪便污染的突发事件中,可能有必要对现有水源的处理措施进行调整或暂时启用其他饮用水源。同时,可能有必要在原水中、后续处理和管网输配中增加消毒剂的浓度。

  当潜在的水源性疾病暴发时或检测到某一饮用水供应系统受粪便污染时,快速响应的最低限度是将整个供水系统中的自由氯浓度提高到0.mg/L以上。最重要的是应在咨询当地的公共卫生管理部门后作出决定。

  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中表明,流感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不属于通过饮用水传播的病原体,在供水中存在的水平为不可能,具体如下表所示:

  说明:按常规剂量和接触时间以及pH在7~8之间处理时,处于传染期的病原体游离分布于水中。低指的是一般在小于1min20℃ 99%失活;中等指的是1~30min;高指的是大于30min

  国家卫健委和疾控中心最新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中指出,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以及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而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我国城市供水主要采取的就是氯消毒技术(见下表)。

  虽然我国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没有明确限定病毒的最高允许浓度,但《标准》中对浊度和消毒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保证了饮用水处理工艺对病毒的去除和灭活。美国联邦环保局(USEPA)饮用水水质标准要求对病毒的削减率不低于99.99%。现有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O3-BAC)深度处理工艺、超滤工艺以及后续的消毒工段对病毒均有去除效果。所以,只要保证饮用水处理工艺运行正常,保证足够的消毒剂浓度和接触时间(CT值),就能够实现充分的消毒效果。

那自来水用水时最少静置两小时,这个是谣言咯?

  相信不少朋友前段时间都收到过上述信息,是的,这确实是谣言!

  首先,没有报道称“自来水中在允许的范围内加大了氯气的注入”。此前有传言称“南京自来水采用上限标准加氯消毒”,但南京市水务集团已辟谣,南京自来水消毒程序和标准并没有发生变化。

  其次,退一步讲,国标允许的范围,本来就表示即使在最高限,也可以直接喝而不会影响健康。此外,游离余氯不稳定,烧开水的过程中也就分解挥发了,完全没有必要把水装出来再静置。人的鼻子对氯很敏感,在水中含量达到危害健康的浓度之前,已经可以明显闻到。

  对饮用水的来源放心了,那我们日常用水还需要注意哪些呢?

  1. 有城市自来水管网的地区,尽量选择具有保障的市政自来水,农村偏远地区尽量不使用浅水井作为饮用水水源。

  2. 不喝生水!!!不喝生水!!!不喝生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参考

  1. 世界卫生组织,《饮用水水质准则》(第四版)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3. 吕佳, 岳银玲, 张岚. 国内外饮用水消毒技术应用与优化研究进展. 中国公共卫生, 2017, 33(3): 428-432.

  4. E20供水圈层:疫情当前,饮用水和消毒的那些事儿(1

  5. E20供水圈层:如何有效加固自来水安全防线?官方来支招!

  6. 水进展:住建部:疫情期饮用水厂加强病毒去除与控制的运行管理建议

  7. 腾讯较真平台:自来水采用上限标准加氯消毒,用水时最少静置两小时?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