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
  • IPV6

2020-02-15

发稿:

审稿:

来源: “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

聊聊宅在家的那些事儿

字体 :
分享到 :

  这是个与众不同的春节,因为疫情,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我们终于举着“响应国家防疫口号”的大旗,实现了小时候的愿望“在家办公”!

  躺着为社会贡献的这些天,你有没有感到困惑或者不适呢?

  一、感到很压抑怎么办?

  滚滚而来的信息每天轰炸着我们,每次在电视、微信或者抖音上看到很多人因为疫情而备受折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悲壮出行,心里总是很难受,很压抑,忍不住要哭泣,我这是怎么了?

疫情像个放大镜

把苦难放大

把人间至美放大

我们要坚信

再坚持坚持

一定会战胜“疫情”的

  其实这是来源于我们心理上的情绪感染,是由他人情绪引起的并与他人情绪相匹配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情绪传递,也可以通俗的称为“感同身受”。

  这种情绪的感染因人而异,不影响日常生活的都属于正常情绪,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是不是心理“生病”了。

  二、在“谣”与“非谣”中摇摆

  疫情发生以来,打开手机,每天都有各种信息满天飞。有些说疫情已经非常严重了,有的又否定了它;有些说某些药物可以预防,有些又来辟谣,我现在十分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办?该信谁的?

心中有数

不信谣

不传谣

  认真看电视节目和正规媒体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报道,了解病毒性质,掌握流行情况,不轻信某些传言。

  要相信政府公开的信息,要对政府的防疫工作保持足够的信心。也要认真了解相关的科学报道,相信科学研究对治疗疾病的根本性作用。

  * 也不防关注我们江苏疾控微信公众号吧,每天都有准确、接地气的科普大餐等着您!

  三、过度关注负面信息

  我老婆一天到晚看新闻,“病了多少人,死了多少人,我们附近有多危险,哪个小区又有警车来了。。。”这会不会有什么不好的结果?

定时关注

规律起居

规律、掌控感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

  我们获取的信息90%来自视觉。

  走在大街上,有些人总是看到美的事物,有些人总是看到不好的东西。

  在当今发达透明的网络上也一样。其实好的坏的都是从我们眼睛看进去的。我们可以去选择看哪一部分,但是需要你愿意这么做。

  其实我们只要定时关注疫情信息即可,规律自己的生活起居,安排令自己有愉悦感的兴趣爱好和家庭生活,给家庭成员带来正面的情绪,可以更有利于抗击疫情呢。

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众志成城,

坚强乐观,

这场战“疫”我们赢定了!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预防医学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