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及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我国政府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之一。2009年3月24日是第14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防治结核,人人有责——关注农民工,共享健康”。
为控制结核病在我省的传播,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卫生部门通力合作、狠抓落实,全省各地认真组织实施结核病防治规划,通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不断加强医防合作,全面实施国家免费抗结核治疗政策,努力规范结核病诊治服务等一系列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遏制了结核病流行势头,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效果,主要表现在:一是全省如期实现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目标。到2005年,全省以县为单位,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保持在100%,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和治愈率分别达70%和85%以上。二是全面完成国家规划下达的肺结核病患者发现和治疗任务。2001年至2008年,全省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约32.2万例,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17.2万例,为近20万例患者免费提供抗结核治疗药品,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约15万例。三是结核病疫情有较大幅度下降。根据2006年全省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估算,全省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已从2000年的28万人下降到2006年的20万人,其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由12万人下降到6万人。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政府承诺
我省各级政府加强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医防结合、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把结核病防治工作作为重大传染病防治的重点工作来抓。省卫生厅每年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经费。各级政府不断加大结核病防治经费的投入,2008年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结核病防治经费达5000余万元。此外,部分地区还在新农合报销范围中提高了结核病患者的医药费用报销比例。
二、完善服务体系,规范结核病诊治工作
为加强城乡社区结核病防治工作,省卫生厅将结核病防治纳入城乡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明确了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同时,为进一步规范结核病诊治工作,更好地落实结核病免费检查、治疗等优惠政策,2008年省卫生厅要求各地重新申报结核病诊治定点机构,经过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对定点机构进行审核认可,报省卫生厅备案,最终确定并公布了94家结核病诊治定点机构。
三、采取多项措施,发现和治疗肺结核患者
随着我省结核病疫情的下降,肺结核病人的发现难度和发现成本逐渐加大,尤其是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难度增大。我省广大医务人员和结核病专业防治工作者积极努力,通过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提高肺结核病人报告率和转诊率、对未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进行追踪、对传染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免费检查、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的治疗管理等措施,努力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2008年全省共发现和治疗管理活动性肺结核病患者46476例,其中具有传染性的肺结核病患者27375例,占59%,免费检查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81571人,完成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全年发现任务的105.9%,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达74.1%,新发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3.4%,分别超过国家规划制定的70%和85%的目标。
四、实施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应对结核病防治新挑战
流动人口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和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是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三大挑战。目前我省的流动人口数量已超过1000万,由于流动人口收入低、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健康观念薄弱,他们面临着比常住人口更多、更复杂的健康风险。相关调查显示,流动人口中的结核病患病率远远高于本地人口,且延误就诊严重,规则治疗率低。此外,我省结核病耐药率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流动人口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控制问题在我省尤为突出,严重影响我省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成为我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2006年,我省成功申请了全球基金第五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期望通过项目的实施,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模式,有效降低流动人口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基金第五轮一期项目于2006年10月正式启动,为期两年。项目覆盖了苏州、无锡两市的9个县(市、区),覆盖人口952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30万人。两年来共登记、治疗、管理流动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者2969例,其中新涂阳肺结核患者1405例,任务完成率达111.2%,参与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的工作人员培训率达100%,经国家及全球基金项目办督查考核,各项指标均达到了项目一期的要求。因此又批准在我省开展为期3年的全球基金第五轮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二期项目,于2008年10月启动,覆盖地区扩展到南京、无锡、苏州三个市的22个县(市、区)。
同时,为应对耐药结核病的挑战,我省在加强耐药监测、开展耐多药结核病防治试点、完成全省结核病耐药性基线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于2008年成功申请了全球基金第七轮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第七轮一期项目为期两年,第一年覆盖地区为镇江市的6个县(市、区),2009年10月,还将在徐州市和南通市启动第七轮耐多药结核病防治项目。
五、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
近两年,省卫生厅分别在苏州、无锡等地举行了以关注农民工结核病防治为主题的大型现场宣传活动,并要求在全省农民健康工程和“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中增加结核病防治宣传内容。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印制了18万套“健康橱窗”宣传壁报和30万份结核病防治知识入户宣传资料。全球基金项目地区卫生部门与劳动社保、工商、教育等部门以及民间组织合作,广泛开展针对农民工的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各地也充分利用3.24“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健康促进活动,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结核病防治的良好氛围,并将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和卫生支农、“三下乡”、学校健康教育、爱国卫生运动、其他传染病防治宣传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江苏省卫生厅
二○○九年三月
[健康提示]
咳嗽咳痰两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病。
肺结核病患者应到定点诊治单位进行检查、治疗和管理。
国家免费为肺结核病患者提供抗结核治疗药品和主要的检查。
只要坚持正规治疗,90%的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
流动人口要注意预防结核病的发生。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因此,肺结核病最为常见。肺结核病主要有咳嗽、咳痰、咯血、发热或胸痛等症状,具有传染性,可以通过咳嗽、咳痰等方式经呼吸道传播。
并不是所有的结核病患者都是结核病的传染源。一般来说,活动性肺结核可具有传染性,但只有痰液中存在大量结核菌的肺结核患者,即痰涂片检查出结核菌的患者才是主要的传染源。有研究表明,一位传染性强的肺结核病人每年平均可能传染15人。传染性肺结核病人一旦被发现,经过正规、合理的治疗后传染性就会消失,不再是传染源。
一般来说,所有的人都是肺结核的易感人群。有的人受到感染后可以在几个月内发病。有的人可能若干年后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发病。多数人(约90%)可能一生中不会发病。
肺结核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只要及时发现、诊断出肺结核病后及时进行合理的治疗,大多数人可以治愈。但是,肺结核的治疗需要至少6-9个月的疗程,如果病人未满疗程即自行停药,或不正规的间断治疗,就可能导致病人体内的结核杆菌产生耐药,使治疗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