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诊疗规范(试行)
(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LGV)
1 诊断标准
1.1 接触史 有非婚性接触史或配偶感染史。
1.2 临床表现
本病由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引起。
1.2.1 潜伏期5 ~ 21天,平均7~ 10天。
1.2.2 早期有初疮,在外生殖器部位出现单个(偶有多个)小丘疹、糜烂、溃疡、数日后自愈。
1.2.3 1~ 4周后出现单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它可被腹股沟韧带上下分隔形成“沟槽征”。破溃形成瘘管似“喷水壶状”,愈后遗留瘢痕。可有发热、关节痛、肝脾肿大、结节性红斑等。
1.2.4 晚期发生直肠狭窄、生殖器象皮肿。
1.3 实验室检查
1.3.1 在感染4周后用衣原体作补体结合试验呈阳性;1∶64以上有诊断意义。或作微量免疫荧光法血清学试验。
1.3.2 肿大的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有星状脓疡,周围有上皮细胞栅状排列。淋巴结抽取物中的白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显示有包涵体。有条件可作沙眼衣原体培养。
1.4 病例分类
1.4.1 报告病例 具备1.1 及1.2各项指标。
1.4.2 确诊病例 具备1.1 ,1.2, 1.3各项指标。
2 处理原则
2.1 治疗原则 诊断必须明确;治疗越早越好;治疗必须规则、足量、完成规定的疗程;治疗后要经过足够时间定期追踪观察;性伴必须同时接受检查和治疗;治疗前及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2.2 判愈与预后 经正规治疗后,患者活动性症状和体征消失。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晚期可能发生直肠狭窄、象皮肿等后遗症。
2.3 管理与预防 避免非婚性接触,最近与患者有性接触者应作预防性治疗。可参考其他性病的有关措施。